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10:教學的意義

 


在黃金圈的概念當中,find your why 其實是最重要的。

這也可以解讀成意義。

簡單來說,人生的意義來自可以做:  

你享受的事  

你擅長的事  

世界需要的事  

別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  

但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可以擁有全部,有時候就是自己的選擇。  

回想轉職過後,很多朋友問我的心路歷程,跟怎麼敢做這種轉換。  

之前的我就是一個科學園區工程師,年薪百萬大致上不是什麼問題,包含我的同事們也都是。  

但「舒服但感到空虛」,還真的是很恰當的寫照。  

而轉換過後,有朋友問說薪水差多少,嗯,應該至少腰斬吧,而且花的還更多,重點還不是玩樂,都拿來上課居多,以前一年至少出國兩次,還參加音樂祭,近幾年只有參加研習,然後都很多次。

不過當然隨著年資已經7-8年,狀態已經不一樣了。 

BUT,雖然比起之前坐辦公室,時間到薪水就進來相比,現在什麼事都要自己張羅,很多事都無法預期,壓力也是相對大很多,但能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,應該還有算有一點擅長,而對別人或世界也有幫助,也還有人付學費讓我不要吃土,基本上已經覺得很感恩擁有的一切了。  

而之前也看過一篇文章說,不要放大所謂“放棄年薪百萬而去種田”的價值,因為當你有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時,無形中已經默認年薪百萬是值得被優先追逐的。

但並不是說這個就不行,如果你的志向就是追求年薪百萬,那就去吧,而如果你的志向是種田或想當瑜伽老師,那就去吧,只是永遠要知道你的取捨是什麼。  

而講回來,當你選擇當一個瑜伽老師,除了極少數,剛開始其實很多人都無法賺大錢的,甚至能夠維持收支平衡就已經是很好的狀況了(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的)。  

只是另一方面,能夠比較擁有生活的自由,跟分享自己所學幫助別人,就是人生中無形的收穫了,也就是這個讓大多數人在繼續努力著吧。 

但剛好目前我已經是正職瑜伽老師,也很多人會問師資班的相關訊息,除了給哪個師資班比較好的建議以外,我覺得有幾件事自己要先想清楚。

再重新看一次人生的意義:  

你享受的事  

你擅長的事  

世界需要的事  

別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

所以,喜歡瑜伽,喜歡練瑜伽跟教瑜伽,教瑜伽維生是完全不一樣的事。

例如,你會享受教瑜伽嗎?從外面看總是不準的,真實在教學的瑜伽老師也都會面臨不同的困境或低潮,這通常不會在上課看到,在上課的老師會努力的維持自己的能量,也是一種責任。你有跟線上老師聊過這塊嗎?

再來,你擅長教學嗎?不只是上完RYT-200老師敷衍的鼓勵一下你教的真好就算數了,除非老師肯講真話。不然出去面對的學生都不是上師資班的同學,有程度更初學的,有程度更進階的,你有足夠的資源幫助你持續成長嗎?

世界需要的事,除了瑜伽老師,還有其他很多,拯救世界不一定要當瑜伽老師。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瑜伽老師,以及其他有幫助的職業。

最後,最現實的就是,你能不能賺到錢養活自己,以下三千字省略。

所以,投下10萬塊是小事,轉職是大事阿,請三思而後行。

重新自我檢視一下,你人生也許有更好的意義。

---

那如果已經是在職的瑜伽老師可以怎麼努力呢?

- 你享受的事  

瑜伽教學有非常多的模式與形式,請選擇你自己有呼應的模式,不一定要跟風,因為你無法享受自己的教學內容,只會是一種消耗。

- 你擅長的事  

這跟上一個類似,但你享受的不一定會是你擅長的。

我的建議是需要找到一個平衡。

---

以上比較像內在的動機。

接下來兩個比較像向外的溝通,也牽扯到一些行銷或是商業的概念。

- 世界需要的事

世界需要的事,也可以簡化成學生需要的事情。

可以反向思考,你會的事情中有沒有什麼是學生需要的,而很多時候可能學生自己沒意會到,那你就需要進一步的說明,解釋。

這也是一種好的行銷。

- 別人會付錢請你做的事

最後,你還是得付你的帳單。

再好的專業,能夠幫助別人,無法讓你有收入也無法長久。

為了你的永續經營,能夠得到合理的收入也很重要。

這裡不一定是被動的讓別人主動來付你錢,如果一直卡關,這時候研究一下如何讓別人付你錢也是需要的功課(當然是用正當的方法)。

所以有商業思維還是重要的。

---

所以綜合來說,當你決定單飛成為一個正職瑜伽老師,你就是一個一人公司,很多面向都需要學習。

但也不用著急,在不同階段可能有不同的功課,關鍵是能不能在關鍵時刻找到正確的明燈阿,另外還是要向內探索,找出自己的意義。

祝福大家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