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老師求生指南 EP5:吃土當吃補的人生嗎

 


說到又愛又恨的研習,通常瑜伽老師的OS也許會是這樣的:

「我是菜鳥,都沒經驗,是不是要趕快猛上研習跟上潮流呢?但當算了明年要花多少錢後,心中一糾,想想又要吃土啦。哼哼,證照多又不代表什麼。但最後可能還是不爭氣的報名了。」

上完後,比較好的狀況是,內容滿好的,老師也教得滿好的,但如何反應在自己的教學,也許就是一招半式,或上完好像就是充電一下,更別說很慘的上完沒什麼收穫那種,但這個會有很多可以討論的點,包含自己的狀況跟規劃等等,太複雜就先不講。

但如果你只是學生,或是沒經濟壓力的,就不在此討論範圍內。

那到底研習多寡跟教學的品質的關係如何呢?很多人也會說研習很多不代表很厲害,這是當然,這篇就簡單的用象限圖作一下分類。

Type 1 認真又有天分的學霸

很會教,然後又一直在進修。

這就是傳說中的,最可怕的不是你的對手比你聰明,最可怕的是比你聰明的對手還比你努力,大概是這個意思。

但千萬不要覺得只要自己上過一樣的課就會變得很會教。

Type 2 有天分的學霸

很會教,但不一定上非常多研習。

學習是必要的,但大量付錢學習真的看狀況,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變成這樣而不是砸大錢。

基本以上都被歸類為綠燈,就是相對安全的。

Type 3 菜鳥

沒什麼經驗,不會教,也沒上什麼研習。

通常剛出道的老師大概就卡在這個區。會有點辛苦但還不是最糟。

Type 4 迷路的菜鳥

不太會教,結果還上了很多研習,然後還是差不多。

這是最慘的,可謂是人財兩失。

綜合以上。

最可怕的其實不是你處在菜鳥,最可怕的就是你是迷路的菜鳥但卻以為你是認真的學霸,以為上了很多研習就可以變得很會教或是課開得很穩定。

這時候該怎麼辦?

我的建議就是,暫停參加研習。

你可能覺得我就是不會,覺得焦慮,結果你又叫我不要繼續上課,不是很矛盾。

其實不是的。

人生最大的遺憾並不是沒有努力,而是很努力了最後發現努力錯方向。

如果一直上研習但卻沒有讓你教學更進步,那一定問題不是在老師,而是在自己。

例如:

1. 你的底還不夠,練習經驗也不夠,無法很好吸收

2. 你的問題不是出在研習,而是自己學習力或教學的本質問題

3. 你選錯研習了 (選研習是個學問)

好好的幫自己檢視這三個問題,才不會一直走錯路。

最後話說回來,還是需要進修對吧?沒錯。

當然研習通常來講是一個快速吸收講師教學精華的方法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最快的,但萬一選到雷自己可能就變成進擊的巨人的食物得不償失阿。

所以我們也必須注意其他自己可以努力的地方,例如:

1. 重新檢驗自己學習過的東西,更加精通它。

以一個RYT200的教學來說,大多都有非常多內容要學,畢業後其實大多數內容你還不是非常精通,這時候與其花錢再去上課,不如先用省錢的方法先把底打好。

如果選錯就是另一個問題了,所以一直以來對學生詢問選擇師資的建議。我都非常謹慎。

2. 看書,網路資源,自我檢討。

這些都是花費相對低的,網路上其實有很多免費又很好的資訊來源,或是看相關的書也可以,但當然需要自己有些底子去篩選,這也是自己要做的功課。

而透過自我檢討,也能夠對自己不足的地方更有覺知,包含課程規劃怎麼變得更好,每次的教學中,哪邊做得好,哪邊做得不好,進而才知道以後要往哪個方向前進,或是觀察其他前輩或老師,看看有沒有什麼自己可以學習的地方。

3. 問同學,問前輩。

以瑜伽老師工作的模式來說,通常都沒有同事,頂多就是課前後照個面這樣,但其實如果能夠找到同學,更好的是前輩來討論一些問題,其實無形中得到的方向跟幫助會比想像中的大,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有人指引正確方向。

找到對的人問,有時候就是超級關鍵的差距。

4. 經過了前面幾個步驟後,這時再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老師跟課程,相對上應該就比較不容易遇到雷。

如此你就可以慢慢的開始打好自己的底,增加自己的視野跟學習力,而這時候你已經有一定的經驗跟能力,也對自己的方向比較了解,這樣再選研習自然加分程度更大,上軌道後基本上就不太需要擔心了。

當然最快的方式,還是找到人或mentor問了。

除了一直吃土的無限循環,其實你還有其他路的。

張貼留言

0 留言